5月19日,以“凝聚海歸人才智慧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的歐美同學會東南亞與南亞區域“一帶一路”建設圓桌論壇在京舉行。
本社記者 董淼 攝影 夏韶儀
5月19日,以“凝聚海歸人才智慧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的歐美同學會東南亞與南亞區域“一帶一路”建設圓桌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由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指導,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與察哈爾學會聯合主辦,旨在分享五年來“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和南亞區域的建設成果,認知留學人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比較優勢,探討留學人員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和舉措,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出海歸群體的智慧和力量。
會議現場
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東南亞和南亞分會會長、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中聯部原副部長于洪君,原駐印尼和加拿大大使盧樹民,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國務院國資委)商業網點建設開發中心副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校友會執行會長王克劍,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金寶,原駐斯特拉斯堡總領事張國斌,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西華師范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龍興春,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原國防武官成錫忠,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理事長張曉東,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管理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易昌良,察哈爾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周虎城,南洋理工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孫俠,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商會監事楊兆全,歐美同學會留日分會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副研究員胡薇,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戰略研究處處長李鼎鑫,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網副總編輯李從玉,旅馬同學會會長王吉,河北天善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鞏雪樺,集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泰國僑商智庫負責人陳金敦,新加坡天宇集團董事會主席何志東等出席了論壇并致辭。出席會議的領導嘉賓就如何凝聚海歸人才智力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提出意見建議。本次活動由新華社主任記者席菁和央視對話欄目主編劉星主持。
王丕君致辭
論壇開幕式上,王丕君從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廣大留學人員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可忽視的力量,發揮留學人員群體的特點擔當好民間交流的大使等幾個方面向現場嘉賓闡述了留學人員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王丕君在致辭中指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發之中國、普及世界、惠及全球的重大倡議。提出5年來,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耙粠б宦贰苯ㄔO中的人文交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夯實亞洲互聯互通的社會根基”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辟更多合作渠道。歐美同學會作為人民團體,必須積極擔負起“一帶一路”建設的責任和使命。無論從營造“一帶一路”的國際輿論氛圍出發,還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對于人民團體的有關要求出發,歐美同學會都應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特別是在人文交流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王丕君強調,留學人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人才的規模優勢;二是人才的高層次優勢;三是人才的多領域優勢;四是人才的可持續供給優勢;五是人才的國際化優勢。廣大留學人員和組織不僅要充分認識這些優勢,國內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個合作體和有識之士也應該有這方面的認知,應當充分發揮留學人員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庫”、“智囊團”、“生力軍”作用。
羅家良致辭
羅家良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東盟-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和東盟-中國對話伙伴關系的協調國,新加坡致力于加強東盟與中國之間的友好互利合作。中國與東盟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蘊含巨大潛力。根據亞開行統計,到2030年前,亞洲每年需要在基建方面投資1.7萬億美元,才能保持現有增長勢頭。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對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需求,與“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機遇相契合。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金融等方面有著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可以助力東盟國家應對在金融安全、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挑戰。“一帶一路”倡議和東盟本身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為東盟和中國加強互利共贏合作提供了良好機遇。
韓方明致辭
韓方明在致辭中說,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邁向“工筆畫”, 逐步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變為現實,成為不可或缺的全球公共產品,也開創了中國倡議、全球響應、世界共贏的新局面。東南亞和南亞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區域。留學人員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既有智力支持的先天優勢,又能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推動起好橋梁作用,助推中國優勢供給在當地轉化落地,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有效需求精準對接到中國來。
于洪君致辭
于洪君致辭時表示,中國同南亞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還有很多潛力可挖,要以創新的思維開拓推進南亞外交。
盧樹民致辭
盧樹民致辭時指出,東盟有與中國加強合作的強烈愿望,需求也十分廣泛,尤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作潛力很大。
王克劍致辭
王克劍發表了“城市建設雜志社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主題演講。他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既有多元多維的文化背景,也包含文化交流的內涵,要文化先行、以文化為支撐,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共生共榮。新加坡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及東盟與區域市場的連接紐帶,對中國的國際關系發展及“一帶一路”沿線文化融合至關重要。近年來,城市建設雜志社不斷加強與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方面的交流合作。2014年12月,城市建設雜志社、世界銀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和新加坡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等機構共同主辦了“2014亞太城市建設與發展峰會”;2016年11月,我社與NUS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共同主辦了主題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加強中新友好合作”交流會;2017年7月,我社與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合作出版了2015大中華宜居城市排名專刊等一系列文化交流。順應文化領域發展的規律,重視文化交流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穩步有序地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與新加坡之間多方面的文化交流,對成功推進并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
王金寶致辭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這五年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耙粠б宦贰苯ㄔO扎實推進,成果豐碩。他號召東南亞和南亞廣大留學歸國學長,積極做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當好民間外交的生力軍。
王金寶致辭
張國斌致辭
龍興春致辭
成錫忠致辭
張曉東致辭
易昌良致辭
周虎城致辭
孫俠致辭
楊兆全致辭
胡薇致辭
李鼎鑫致辭
李從玉致辭
王吉致辭
鞏雪樺致辭
陳金敦致辭
何志東致辭
席菁主持
劉星主持
電話:18904510789
郵箱:zhisheng@vip.163..com
網址:http://hrbzstf.com/
地址:哈爾濱市道里區新陽路504號